——记一次改变学生作业评价方式的实践
深圳市皇岗中学 美术组 欧家祥
“改变评价的方式,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很多教育专家都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完成教育学的计划核仁物。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并上交作业,教师再评价作业,给一个具体分数,或打一个层次性的 A、B、C等等级,这是一种常见与常规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能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但数字是冰冷和呆板的,也是不足以介定和可质疑的。这样的交流互动让我们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压抑了作业背后的倾诉。难道这作业的背后不活跃不饰藏着学生太多的灵气与智慧,自信与喜悦,太多的骄傲与狂妄,懊悔与沮丧吗?是的,这是事实,只是被掩盖被忽略了而已,盖子一掀开,潘多拉魔盒里的新奇东西就出来了。
改进评价的方法,不再是简单的A等B 等,不再是简单的90分60分,于是我试着进行一次评价方式的改变。评价方式应该怎样去改变,以什么样的方法去展开和进行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阶段性推进法
初二(1)班是我进行改变学生作业评价的第一个班。他们这次的作业是以水墨方式作一幅抽象水墨画。由于计划性不强,作业以收上来并打了具体的分数。按以往的惯例,作评讲作业发下去就完成这一堂课内容了,因为要改变评价方式,我便把要求跟学生说明白:作业发回去后,就画面内容和分数写一篇(一段)作品评价。由于计划性不强,因为有了分数,学生觉得自己的作品已经被定性了,思绪受到一定限制,于是我鼓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评判标准和看法,给自己的作品重新打分。比如觉得老师分数打高了,打低了,还是合理的。我尽量让学生明白,改分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说明理由,道出个为什么,这才是评价活动的中心目的。
学生可以给自己的作业重新打分,自然是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在我想着同学们会不会客观地改分时,他们已经大笔一挥,分数马上变成了80、90甚至更高,但写理由时却无从下笔。
显然,学生如何对作品展开评价这一问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其实我早拟订了一个如何评价的纲目,但不宜也不能直接、完整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道出其评价的理由,一是考察学生理论水平掌握程度,二是要“套”出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框架就是缰绳,那样你永远看不到学生灵性甚至是野性纵横聘驰的壮丽,看不到学生智慧闪耀的光芒,那是一种大美。
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无需过多考虑对错问题,于是学生在思绪凌乱中下笔了。在他们步履艰难地进行评价中,我适时一点一点地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把事先构思好的评价方法展现出来,例如对作品表面内容的描述,对作品的构图、线条、颜色的把握,作品的外在美到内在美,作品给你的启发,你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等等。这样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学生也觉得有话可说了。作业收上来,急急地翻看,细细地品味,你会觉得:yes,就这种感觉!
还有几个班我没给学生的作业打分,直接让他们自评分和他评分并说明理由。学生会给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打个什么样的分数呢?天知道!让学生打分前,我简单讲了要求譬如要客观公正啦,要表达你们的真实想法啦等等。分打好了,理由也说了,作业再收上来,一看分数,晕!几乎每个分数都比实际分值高一两个等级,该B打成A,该80分打成90分,理由则洋洋洒洒,大言不惭,信心爆棚!唉,学生嘛,就这样子,得意之际还甩给老师您一难题:看你们如何评价、看待和解决我们过于自信,不知天高地厚的问题。
个案追踪分析法
袁磊是我这次改变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实践中一个较为鲜活的个案。他是九班学生,高瘦,脸上颇有几颗青春痘,有文才。“谢……
于是每巡堂辅导到袁磊时,我适时地对他个人或在全班同学前肯定他的优点和特点,帮助他建立一定的信心和自豪感。指出其作品存在问题,例如构图、造型、线条问题,画面的创意问题等,使他对自己作品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认识。然后再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教育手法鼓励帮助他改进作品的毛病,比如写不同时期作业的作品评价,并作纵向比较,作强化性的构图、线条练习,如何更好更合理地写好画面文字等。经过近一学期多的努力,袁磊也能在较短时间内画一幅构图饱满,线条优美,图文并茂的作品来,也改掉了以前那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最近一次作业他的字写得有点潦草而且太淡,在修改后,他习惯地对我说:“谢……
“加油呀!”我说。
横向联系法
这里的横向联系主要是美术与其他科目如音乐、文史等跨学科的联系。学生要写好一篇作品评价,必须要借助语言文学和其他科目的综合知识,然而怎样展开联想,遣词造句,组织文字呢?我提示学生要抓住画本,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平时写作文的特长。字数可多可少,藻词可朴实可华丽,能自圆其说就行。
作业交上来后可谓泾渭分明:语文水平好,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挥洒自如,出口成章,写完了正面写背面,天花乱坠,才情四溢,表达出了强烈的参与和在场感,并乐在其中,尽管其画并不出色。作文水平不高,组织条理性差的学生憋半天想不出几个词来,最后到纸上的也就干巴巴的几行字。当然也有不少画画得好,评价也写得合理中肯的同学。总之,这些作品评价充分表现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文字应用能力,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另外的一种精彩。
这是我在进行新课改的探索、实践中的一些体验和感受,这些经历使我看到了当下教育环境中,教师探索、拓展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可能性,实现教育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可行性,也预示着课改的前景是明朗的。新的方法也许会过时,但探索和创新却永远那么重要。
附件: